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的精氣神”。在5月9日召開的廣東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上,省委書記黃坤明指出,“堅持不懈抓鑄魂,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鄉村振興,文化振興必須先行。文化資源是文化的具體呈現方式和傳播載體。千百年來,中山大地文脈傳承、文化繁榮、文明進步,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活化和利用好這些歷史文化資源,對于中山市推進“百千萬工程”,實現鎮村“經濟強、城鄉美、社會治”的建設目標有著重要意義。
中山市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中山現有不可移動文物558處,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5處。此外,還有大量的文化資源散布于歷史遺址、建筑、史料、非遺,甚至是各種傳說故事之中。以地名為例,作為歷史文化“活化石”的地名,充分展示了中山的時代感、歷史感和故事感。比如,“香山”這個古地名就充分展現了這座城市的奇美之處。據宋朝《太平寰宇記》記載,東莞縣香山在“縣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除此之外,近現代中山得風氣之先,在舊民主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活化和利用好這些歷史文化資源,對中山推進“百千萬工程”,實現“文化育村”,搞活“農文旅”,提升鎮村“精氣神”具有重要意義。
在推進強鎮興村過程中,文化是“鑄魂”工程。如果沒有文化賦能,只有單純的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就會缺乏“靈魂”。當前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對鎮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非常重視,但對鎮村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活化和利用重視程度還有待加強,還不能充分“講好”鄉村振興的“美麗故事”。對比先進地市,中山鎮村在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活化和利用方面還存在差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睔v史文化資源,如果不去挖掘、活化和利用,就只是一段故事,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如果挖掘、活化和利用好,則會形成一種資源,為強鎮興村提供強大動力。
一是完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機制。由于歷史文化資源往往散見于各種歷史遺址、建筑、史料、非遺,甚至是各種傳說故事之中,比較碎片化,如果不進行全面系統地整理,很難讓人在短時期內快速全面了解。特別是以鎮村為單位,其歷史文化資源本來就相對較少,如果不去專門梳理,支離破碎,就很難讓人們全面了解,容易形成“沒有歷史文化資源”的誤解。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市級統籌機制,由相關部門牽頭,各鎮街、院校、媒體等參與,聯合成立一支覆蓋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活化、利用各環節的專業隊伍。還可以建立民間文化力量參與機制,充分發揮離退休黨員干部、教師、民間文化人士與鄉賢作用,通過開展座談會、訪談交流、實地走訪等形式,廣泛開展文化資源交流、收集、分析活動,實現文化力量補充與社會宣傳推廣雙重效益。
二是打造歷史文化資源綜合展示載體。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出來之后,就要考慮通過適當的形式,將這些歷史文化資源進行綜合展示,繼而發揮其文化傳承的作用。省內的茂名、東莞等地市,他們在鎮村的歷史文化展示方面,特別是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活化和利用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借鑒。比如,高州市曹江鎮高涼墟,有一個利用舊糧所打造的近5000多平方米的高涼菜博物館,以高涼“一桌菜”為主線,全面展示了該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成為一個外地人感受當地文化的“景點”。東莞市麻涌鎮建設的嶺南水鄉文化藝術中心,是集多功能劇院、圖書館、展覽區和影視制作中心為一體的城市文化綜合體,其中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化展覽館等配套設施,就通過“觀、游、娛、體驗”為一體的展示空間體現麻涌嶺南水鄉文化之美。因此,針對當前中山歷史文化資源展示比較分散的問題,建議結合整體規劃、功能定位和建筑特質,分類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注重挖掘其蘊涵的價值特色,“創建一批歷史人文活化示范項目”和“建設完善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史館”,集中打造一批歷史文化資源綜合展示載體。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歷史文化展示載體要盡可能盤活利用鎮街和農村中現有的閑置物業、老建筑、老僑房、老祠堂等,合理利用,實現保護與利用的統一,處理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人居環境改善的關系,提升當地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歷史文化展示載體。
三是推動歷史文化資源賦能農文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還有重要的生態涵養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閑觀光功能,獨特魅力的文化體驗功能”。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活化和利用還要跟富民興村結合起來,使歷史文化資源真正成為可以帶動鎮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當前,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進程中,怎樣帶動農村產業發展,提升農村集體和農民的經濟收入,創造更多的就地就業機會,將農村歷史文化資源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發展農文旅是一個重要方式。無論是從浙江“千萬工程”,還是從省內先進地市經驗來看,通過將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活化和農村產業結合起來,都是一條富民興村之道。對中山的鎮村來說,就是要在充分挖掘和活化歷史文化資源挖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香山文化的獨特魅力,大力發展農文旅,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比如,五桂山是中山最有代表性的地理標識之一,也是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印記之一,我們可以圍繞五桂山和岐江河發展特色農文旅產業。五桂山的人文、生態、自然條件非常優越,非常適合發展高端民宿、康養、休閑、觀光等農文旅游產業,僅以茶文旅為例,雖然今天的五桂山僅存“知青茶廠”等少數茶園,也很少人知道中山可以產茶,特別是產好茶,但是歷史上五桂山的茶葉非常有名,據史料記載,“山左有大小花園,產各異花甚多,其陽產神仙茶”,“色香俱絕,酷類岕山武夷,余不及也”,也就是說五桂山的茶葉可以與岕茶和武夷山茶等名茶相媲美,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在五桂山大力發展茶葉種植、觀光、體驗、游學等農文旅產業。
四是以歷史文化資源涵養鄉村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文化振興是鄉村治理的精神內核,深入挖掘、活化和利用傳統鄉土文化,有助于把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通過對鎮村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可以梳理出本地優秀的歷史文化、名人名事和優良傳統,通過村史館等載體集中呈現出來,從而增強居民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文明鄉風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中山鎮村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資源,特別是在村莊文化、名人名事、家族精神等方面,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挖掘、活化和利用這些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文化展示打動人心,觸動鄉愁,促進鄉村治理。特別是中山外來人口眾多,了解和熟悉本地的優秀歷史文化,有利于發揮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增強居民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促進新老中山人加快融合。
【作者系中山市委黨校教授,管理學博士】
編輯 范展顥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